ag真人国际官网

ag真人国际官网商城

电磁兼容概述:基础篇

返回列表
知识分享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1日
关注企业公众号:

1、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1 电磁兼容的定义

电磁兼容性即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有关电磁兼容的定义:

⑴国家标准GB/T 4365-1995《电磁术语》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⑵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定义:一个装置能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满意地工作同时又不向该环境及同一环境中的其他装置排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扰动。

⑶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的定义:电磁兼容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在其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它的功能,而不至于在其环境中产生不允许的干扰。

上述三个定义虽然措辞不同,但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1)设备或系统承受电磁骚扰时,能正常工作;(2)设备工作时,不产生超过规定值的电磁骚扰。

1.2 电磁干扰和电磁骚扰

电磁骚扰(E1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电磁干扰(E1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 。

电磁骚扰和电磁干扰比较:两个词语过去经常混用,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结果。

1.3 抗扰性和电磁敏感性

抗扰性(Immunity of Disturbance):装置、设备或系统面临电磁骚扰而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E1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EMS):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

电磁敏感性与抗扰性比较:同一性能的正反两个不同说法,敏感性高意味着抗扰性能低。

1.4 发射电平、抗扰性电平、发射限值和兼容性电平等之间的关系

  

1.5 电磁兼容标准

1.5.1 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依据和目的

  

1.5.2 电磁兼容标准的分类

  

 

  

1.6 电磁干扰

1.6.1电磁干扰三要素

电磁兼容就是研究电磁干扰(E1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问题。电磁干扰三要素如下图:

  

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下式描述:

 

S=WC/I

 

式中,S为电路受干扰的程度;W为骚扰源的强度;C为骚扰源通过某种途径到达被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为被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对于任何一个干扰现象,必然存在电磁干扰的三要素,且缺一不可。因此,在系统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中,消除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干扰即可消除。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破坏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几个。

1.6.2 电磁干扰现象

1.6.3 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⑴突然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即dV/dt或dI/dt很大;

⑵辐射天线或传导导体;

最近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脉冲电源)的大量应用。凡是存在这种电压或电流突然变化的地方,都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

您无权下载
您没有权限

网站导航

投资者关系